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us?
想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吗?
预医到家app:家庭健康管理“软硬结合”,半年即获2000万天使投资【动脉网报道】
发表于:2016-03-10

预医到家APP是一款面向社区居民的家庭健康管理应用,结合智能医疗硬件设备(胎心仪、血压计、血糖仪、心电仪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多项体征的检测分析、疾病预防和健康指导;同时预医到家APP还将提供本地化的社区健康信息发布、本地诊所/药房、疫苗与疾控预防等。

      据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了解,预医到家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孕婴健康、慢病护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儿童成长、老年看护等内容。预医到家希望通过APP用户端、APP医生端和机构PC端软件以及配套的智能医疗器械硬件,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即时采集、云端管理、双向反馈,实现积极有效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


       已上线多款配套智能硬件 

       预医到家隶属于合肥正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设计研发产品,创始人陈飞是香港大学医疗管理研究生。先后就职于新加坡亚洲电力,三精制药,统筹过大型三甲医院建设,熟悉医疗行业运营流程。

       自2014年5位创始人就开始“家庭健康管理生态链”的搭建工作,2015年6月公司成立,2015年12月即获得某上市公司股东20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技术团队、运营团队、推广团队和医疗健康顾问团队。 

       预医到家通过将手机与智能医疗器械结合,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即时采集、共享、管理及双向反馈。用户可以通过预医到家配套的胎心仪、血压计、血糖仪等硬件产品,实时监测自身的健康数据,并上传到云端,由预医到家医护团队进行监测分析,并给予健康指导建议,同时还可实现多人数据共享。该APP已于2016年3月上线,同时上线的还有2款智能硬件产品——ELTNURSING智能胎心仪、ELTNURSING智能上臂式血压计。

       ELTNURSING臂式智能血压计基于蓝牙可以在手机端实现血压、心率数值等健康数据采集,并以血压数值趋势图表的形式展现,让使用者更清楚的看到血压变化和波动。当血压数值超出正常值,自动开启血压异常预警功能,以便引起使用者的重视或采取就医干预。通过预医到家软件添加家人账号,还可以实现异地查看家人的健康数据。

       ELTNURSING智能胎心仪采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多普勒超声技术,利用智能手机监测胎儿心跳、实时计算胎心率,并把心率等数据实时显示在手机上,根据监测数数据结果给出分析和点评。将ELTNURSING智能胎心仪与移动医疗应用“预医到家”结合,孕妈可以在家监测胎心和胎动,“预医到家”会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健康指导建议。预医到家APP同时还提供孕检提醒、孕检项目指导等专业孕婴知识和服务。

       在预医到家的APP上可以看到,检测项目包括血压、血糖、体重、胎心、胎动、孕检、心电以及基因检测等项目。从服务内容上看,预医到家主要提供健康检查、数据分析、孕婴服务、知识百科、本地服务(圈层交流、附近药房和诊所、医政医保信息传递、健康产品推荐)等服务,预医到家希望打通“硬件+平台+云端+内容”,实现家庭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


       打造家庭健康管理生态链

       预约到家的团队做过一个调查,仅在合肥的一个区,医生人数和家庭数的比率高达一比两千,而近期卫计委官网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则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建设。而预医到家则不仅要连接家庭内部成员,还要连接政府、医院、医生、家庭,打造完整的健康生态链。

       预医到家与社区医院合作,与社区端打通,并开发了医生端APP、机构端软件,希望延伸家庭健康管理的链条到社区医院端。社区医院由于其天然的条件限制,很难开展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管理工作。而预医到家则希望打通家庭和社区医院端,为社区医院提供支持,帮助社区医院完成辖区内患者管理工作。陈飞告诉动脉网,预医到家所要实现的健康管理是希望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医院、医生相配合,同时为住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让普通家庭形成健康管理的理念。

       对于用于采集健康数据的智能硬件而言,预医到家采用的是自主开发以及合作开发的模式。陈飞向动脉网表示,预医到家更希望从源头上对硬件质量进行把控,开发与预医到家APP匹配度更高的硬件产品。同时预医到家还开始尝试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如华大基因展开合作,上线了基因检测服务提供胎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并借此来补足基层医疗短板,加强自身盈利能力。

       随着中国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大趋势,人们对健康进行管理和实时监测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医疗保健支持和实时健康监控管理。预医到家则将通过打造“家庭健康管理生态链”,来顺应公众越来越强烈的健康需求。